网络医生多为学生练手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1日 浏览次数:3261 来源:互联网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李秋萌)“发烧可以用中药调理么?”“腰椎间盘突出可以贴膏药么?”面对市民的种种健康疑问,网络医生“在线解答”已经悄然兴起。记者调查发现,这种新式问诊方式的“在线医生”并非真正的医生,他们以医学毕业生或医学爱好者居多,为了积累经验,来此无成本练手。北京市卫生局表示,将加强网络非法行医的监管,建议市民拨打12320公共卫生服务热线或医院网站进行医疗咨询。
  >>咨询热点
  男科妇科咨询人气高
  记者在搜索中发现,在线医生多数打着“在线咨询男科医生”,“妇科在线咨询”等醒目字眼,因为此类疾病的私密性,对病情难以启齿的患者便想借助网络咨询的方式,不出面便得到“专家”的答疑解惑。
  一名女子表示,自己21岁,在3年前发现左胸上方有硬块,近期去医院做了B超。她求助于网络医生。
  对此,网医答复“建议手术,不要害怕,现在的这种乳腺纤维瘤一般都是微创手术,乳晕边缘切口,恢复后手术痕迹不明显,如果不手术,你也需要经常复查,以防发生癌变”。
  人民医院妇科副主任王建六表示,该网医的答复没有原则问题,但因为个体病因和差异的不同,还是建议患者前往医院就诊。
  >>网医直言
  医学毕业生借此“实习”
  记者发现,网医们的回答以健康指导及科普知识为主,并无具体的诊疗及服药措施。他们表示,这种方式可以为成为医生积累经验。
  据了解,本科生在医学院要读5年,其中1年实习,毕业后在医院实习1年,才有资格去考执业医师证,注册后才成为住院医师。此后,需要再经过5年,才有资格升主治医师,即从读书到能真正独立行医,至少经过11年。
  一位自称是医学毕业生的网医认为,在网上答疑既能积累经验,也能帮助别人。他表示,自己在回答问题时,会搬出医学专业书,使提问者全面地了解医学知识。
  >> 记者体验
  回复多为“建议去医院”
  记者通过在线交谈,向百度知道中一网名为kiuweiner的网医咨询, “我家孩子3岁,前几天洗澡时耳朵里进了水,这两天不仅食欲不振,而且耳内也出现不适,是不是中耳炎?”网医回复:“建议带宝宝去医院的五官科看看,或者用一个干净的棉签,小心放到耳朵里,一定要轻,不要放得太深,然后拿出来,看一下,有没有什么异常的分泌物”。
  在聊天时网医表示,“大医院的医生都忙得四脚朝天,哪有工夫上网来免费答疑啊”,他说,在线答疑的医生中,大多数是医学毕业生来练手的,网医们在解答问题时多“建议去医院”,而非下药惹麻烦。
  >>部门表态
  无诊疗行为不算“非法行医”
  针对网络盛行的“网医答疑”现象,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毛羽表示,卫生部门已注意到在部分网站的贴吧中有网友关于某种病情的交流情况,但因交流中多为建议和健康科普类的语言,无诊疗行为,因此尚不能将其定义为“非法行医”,“自称为‘网医’的人,公众很难辨别其是否具有行医资质,因此对于其建议应慎重”。
  毛羽表示,卫生部门将加强对网络非法广告和非法行医的监管,若发现有违规者,则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毛羽特别提醒,除前往医院就诊外,患者应寻求正当的医疗平台进行咨询,贴吧等只是交流平台,如果市民有疑问,可以致电12320公共卫生服务热线或者登录各大医院的门户网站进行相关咨询,“其他各种名义的指导都是不可取的,以免因走‘捷径’反而延误了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