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杂志:网站已死 互联网永生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3日 浏览次数:4176 来源:互联网

分享到:

  

                                               网站在互联网领域的比重正在下降
  导语:《连线》杂志网站近日发表文章,对网站在整个互联网领域中衰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以下是文章全文:
  从诞生到现在,网站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相比当年的流行,如今它已经开始衰落,逐渐让位于更简单且时髦的智能应用。这些应用更关注的不是搜索效果,而是信息获取。克莱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向我们解释了这些新应用所反映的资本聚焦点的变化。而米歇尔·沃夫(Michael Wolff)则向我们解释了新一代媒体大亨们为什么会放弃网站转而寻找更有前景(其实就是更有“钱景”)的资本热土。
  我们当然喜欢开放的、自由的网站,但我们正在逐渐抛弃它,寻找更加简单、时髦的、用起来舒服的服务。
  ——克莱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
  用户的原因一:
  早上起床你打开身边的iPad查收邮件——这是一个应用;吃饭的时候登录Facebook、Twitter和纽约时报——三个应用;上班路上用智能手机听播客(视频分享)——又是一个应用;工作的时候,用RSS阅读器阅读信息,用Skype和即时通讯软件聊天——又是很多应用。下班回家,你做饭的时候用Pandora听音乐,吃过晚饭用Xbox Live打游戏、用Netflix流媒体看电影。
  你这一整天都在上网——但不是网站。而且像你一样使用互联网的人还有很多。
  这个差别并非无关紧要。过去的几年中,数码领域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开放的互联网向半封闭的网络平台过渡。这些平台使用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但不提供网页浏览。它们的兴起主要是借助了iPhone这样的手机电脑。它们不受HTML语言规则的束缚,Google也没办法采集它们的数据。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这些平台,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网站,而是因为这些有特定功能的平台对他们来说更管用,或者更方便他们使用(他们可以自动获得信息,而不用主动寻找信息)。企业能在这些平台上能获得更多的商业利益,这就更助长了这种趋势。不管是商品服务提供商还是用户都认同,网站不是数码时代革命的终点。
  十年前,网络浏览器主宰电脑世界看上去是必然的。网站取代电脑应用软件在当时似乎只是个时间问题,网景联合创始人马克·安德瑞森当时有句名言:在互联网的光芒下,操作系统将只不过是一套“漏洞重重的设备驱动器”。先有Java横空出世,继而Flash、Ajax、HTML5紧随其后,这些越来越具有交互性的网络代码大有隐藏所有应用程序、将电脑桌面变为网络桌面的趋势。它们开放、免费且无法控制。
  但总有其它选择,如可以将互联网视为一个有用的工具,而非整个工具箱。1997年,《连线》杂志发表了一篇现在已经臭名昭著的封面文章——《强迫!》,文中劝人“吻别浏览器”。文章的观点是,像PointCast和微软的活动桌面这样的“强迫”技术将带来“一个媒体胜过网络的未来”。
  “当然,我们还会用网页。我们现在不是也还在用明信片和电报吗?但互动媒体的中心——进一步说,所有媒体的中心——正在步入一个后HTML时代。”15年前我们如是说。当时举的一些例子让人忍俊不禁——“毛茸茸的3D虚拟现实世界”和“把新闻发送到传呼机”——但总的来说还是有先见之明的:他们预见到了一个通过机器到机器自动交流进行信息获取而不是由人进行信息浏览的未来。
  混乱不是商业模式。一个新品种的媒体巨头将把秩序和利润带向数字世界。
  ——迈克尔·沃尔夫
  企业的原因一:
  如果你认为苏联解体后的财政状况有趣的话,在过去一年中一项颇有趣味的新事态是俄罗斯投资者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已经一点一滴地积累起了互联网上最有价值的筹码之一:他已拥有了Facebook的10%的股份。他是通过削弱传统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克莱因纳和红杉做到这点的。而在过去几天,这些公司还在为他们早期投资的回报坚持一个特殊的地位。米尔纳不仅提供了比风险投资公司更好的条件,他看世界的方式也不同。
  传统的风险投资公司有一个网站的投资组合,预期其中小部分会成功——这是关于网站本身的一个好的比喻,广泛却不深入,依赖于站点之间的连接,而不是依赖于人,自主性好。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战略模型中,俄罗斯人将他的赌注压在一个独一无二的实力体上。Facebook不仅仅是强于其他的网站,米尔纳说,拥有5亿用户的它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网站,如此之大,以至于它不再是一个网站。”
  据网站分析公司Compete称,排名前10的网站在2001年占据了美国31%网页浏览量,在2006年占40%,而到了2010年已占到约75%。 “大网站吸走了小网站的流量,”米尔纳说,“理论上你有几个非常成功的人就能管理数以百万计的人。你可以很快变大,而这有利于强势者的统治地位。”
  米尔纳听起来更像是一个传统媒体巨头而不是一个网站企业家。然而,关键正在于此。如果我们正在远离开放的网站,这至少部分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更倾向于传统媒体的全部或全无的法则,而不是网站的集体主义乌托邦。这不仅是自然成熟,但在更多方面是竞争理念的结果——一个拒绝网站领域的伦理、技术和商业模式的理念。重新思考一下互联网的性质和用途,垂直一体化、自上而下的媒体世界将能收回被网站夺走的控制权。
  在我们所熟悉的封建主义的历史演变中,不那么强大的一方被拥有资源、组织能力和效率的一方剥夺了存在的理由。这一发展也许是对互联网时代水平相当、多漏洞、低进入门槛的风气的一个最强烈的冲击。
  用户的原因二:
  PointCast这款传奇屏保应用可以在不经意间使你的公司网络瘫痪。那些激进的理念以API、应用、智能手机的形式再度出现。这次我们有Apple和iPhone、iPad这样的重型卡车在前面开路,而且成上千万消费者已经在用钱包为这样的应用型体验投赞成票。这让后网站时代的美好前景看起来就更有可信度了。事实上,这个时代已经来临了。
  网站究其根源也不过就是互联网上利用IP和TCP协议传送数据包的应用而已。网站本身——不包括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应用——就是革命。你在浏览器里看到的信息大部分是由http协议通过80端口传送的HTML数据,如今这些数据已经只占因特网流量的四分之一还不到,而且它还在进一步萎缩。占用流量较大的应用包括P2P文件传输工具、邮件、企业VPN,机器对机器的API接口、Skype通讯、像魔兽世界一样的网络游戏、Xbox Live游戏、iTunes、IP语音电话、iChat以及Netflix电影工具。很多较新的网络应用都是封闭的网络,而且多数是专用的。
  这样的转变正日渐增多。五年内,在摩根士丹利的项目中,从移动设备连接其网络的人将超过电脑。由于屏幕越来越小,这样的移动传输主要是由特殊软件控制的。这些软件大部分是为特殊目的设计的应用。为了从移动设备上获得更好的体验,用户放弃了浏览器。他们使用网络,但不是互联网,毕竟速度最重要。
  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这是资本的规律。工业革命说到底也不过是对于控制权的争夺。新技术出现,迅速传播、开花结果,然后有人垄断了它,把其他人拒之门外。这样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
  例如美国铁路运动:统一和开放的衡量标准使得行业迅速繁荣,但也培养了大量的竞争者——1920年,美国有186条铁路干线。但最后,最强的铁路公司消灭了其他竞争者。如今美国只剩下七家铁路公司,这就形成了一个规范的寡头市场。又如电话行业:交换机的发明开创了一个新的标准,使得不同网络能够相互交流。AT&T的前身公司对电话的专利在1894年过期后,6000多家新电话公司拔地而起,但到1939年,AT&T控制了美国几乎全部的长途电话线路,以及线路上八成左右的电话机。再如电力行业:20世纪初叶,交流电标准化以后,成百上千的小电力公司最终整合为几家大公司。到20世纪20年代,16家最大的电力公司控制了美国发电量的75%以上。
  事实上,很少有财富不是通过某种垄断获得的,至少也是通过寡头垄断获得。这就是工业化的自然规律:创造、流行、被采用、被垄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