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网站争夺MSN用户比拼搬家服务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0日 浏览次数:1989 来源:互联网
分享到:
对微软公司Windows Live Spaces(共享空间)爱好者而言,最近想必都在,或将忙于“搬迁”。自从今年9月微软宣布将在明年3月关闭 Live Spaces服务后,其全球3000万用户何去何从,一时成外界焦点。而对其中国用户来说,这次“搬迁”显然更为纠结,因为他们未必用得了微软新的国际合作方的全英文界面。这些用户能把网上的家搬到哪里,成为众多中国网站眼红的事。
最近尘埃落定,新浪赢了。
曾经的老大被甩出很远
前些日子,吴小姐下班回家,上网打开自己的共享空间,首页上蹦出一则令她错愕的消息:Windows Live Spaces即将关闭。
消息显示,微软将在明年3月关闭运营多年的Spaces,而与博客网站WordPress.com进行合作,在此之前,用户有几个月的时间,可以选择搬迁、备份或删除空间。
公告表明,这一迁移仅限全球的Live Spaces用户,而其他产品服务,如MSN、Hotmail等,均不受任何影响。通过登录WordPress.com使用原用户名就能进行对接,迁移所有博文、评论和链接,并且依旧能在MSN上自动与好友分享博客更新。
而对于中国大陆地区的用户,微软曾表示,由于全英文界面的WordPress.com“不一定适合中国用户”,会提供一个“本地解决方案”。
据了解,Windows Live Spaces自诞生并进入中国6年来,曾一度是国内及全球用户数最大的博客空间,起初几年,更拥有不少铁杆粉丝。据微软发布,Windows Live Spaces目前在全球有3000万用户。
但是,进一步消息显示,其中包括访问者在内,注册后实际写作的博客作者只有约为700万,活跃用户则更少。
同时,近年来,随着全球Facebook、Twitter等新一代交流工具的趋热,固定使用Live Spaces的用户正在逐年递减。在中国,新浪博客或微博、QQ空间等平台也后来居上。互联网监测机构ComScore数据显示,腾讯QQ用户数量超过5亿人,QQ空间活跃用户数量已超过2亿,而 Facebook的活跃用户数有2.25 亿,均超过Live Spaces。
它让铁杆粉丝有点失望
吴小姐告诉记者:“Live Spaces在2005年发布简体中文版时,我马上就注册了,这也是我第一个博客空间,也让我第一次体验了写博客、收发邮件、聊天工具互相结合的网络生活。那时候,很多‘潮人’都是通过Live Spaces‘秀’自己的。”
然而近两年,她发现不但登录空间速度很不稳定,有时还会莫名其妙地“瘫痪”;加上身边朋友使用Live Spaces的越来越少,她也转开了新浪微博,只有偶尔收发邮件时才会回空间“张望一下”。
“可能现代人越来越忙,也越来越懒了,开了微博后,我也发现,一句短小精炼的话可能比一篇800字以上的分析言论更吸引我。大多数人除了学生时代,很难再抽空像写日志那样写博客了。”
不得不“搬家”的摄影爱好者徐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使用Live Spaces已有5年,不但因为它是第一批引导博客概念的服务商,也因为其使用国外服务器,相册空间大等原因。
他说,今年来在MSN与网友聊天中,总能听到传言,称微软要关闭共享空间服务。现在终于到了告别“老户型”的一天,他心里非常不舍。“我认识一些从事 IT类、研究软件的朋友,都一直在用Live Spaces,它最大的优点是朴实,发布信息便捷且自由。第一时间看到关停通知,难免会有‘此处不留人’的吃惊与恼怒,现在想想则很无奈,毕竟几年前一个团队20多人都在使用它,现在只剩下我一个。”
众多网站比拼“搬家”服务
就在中国用户还沉浸在面临“搬迁”的错愕中时,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国内大型博客网站也积极关注这些“即将无家可归”的用户,纷纷推出了适用于Live Spaces的“搬家服务”,大打“贴心牌”。
一时间,但凡登录大型博客网的搬迁工具页面,都能看到“QQ空间等你回家”、“在最懂博客的地方写博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大标语。同时,各家也在不遗余力地改善和比拼搬家技术,“快捷”、“完整”、“安全”等都成了搬家的重点词汇。
就在各家博客网卖力“吆喝”一个多月后, MSN中国与新浪联合宣布,双方将达成战略合作。通过Messenger Connect平台,Windows Live Spaces用户可直接登录新浪博客,完成原有空间的“无缝搬迁”。同时,Live Spaces还能实现与新浪微博的互动,用户能直接使用账号与微博用户在线聊天。
微软在公告中表示,未来将投入更多资源,集中优化以MSN为核心的社交网络服务,并且采用开放平台策略与新浪等本地网站合作,丰富中国用户的体验。
对于如今部分第三方博客服务商提供的搬家工具,微软团队表示,建议用户谨慎选用,因为这类“非官方”的搬家工具,可能无法实现与MSN等其他服务的对接功能。
微软近日宣布,全球已经有50万用户将Windows Live Spaces博客转移到WordPress.com。而目前在中国,搬家至新浪博客的人亦为数不少。
一时间,登录各个Live Spaces空间,能看到博主们纷纷贴出的“搬家宣言”、“搬迁启事”。
●深入
网络遗产如何处置
如果有一天自己猝然离世,那些倾注了大量时间精力的“网络遗产”,该如何处理?
“我把商业密码告诉了好友”
在淘宝开网店的吴思媛告诉记者,开网店只是自己的一个副业,主要卖的是一些服装和生活用品。虽然开店至今信誉不高、规模不大,但两年来也积累了不少客户。对她而言,这和现实中的人际客户财富没什么不同。“如果哪天我出了意外,家人很可能会忽略了我还有这么一个网店,甚至根本无人知晓,几个月后依旧无人问津,只能任由它自生自灭。我觉得这是很浪费,很可怕的事。”
为此,她把网店的注册用户名、密码都告诉了一个好友,“如果哪天我出了意外,她会帮我结束网店营业,再发个‘讣告’,起码能让我的那些客户朋友知道。虽然在她看来,这可能更像是我在开玩笑,但至少我了了一桩心愿,没有辜负自己的一番心血。”
谁说比不上金钱财物?
对于虚拟财富,草根站长王鑫显然更有感触,两三年中,他曾在Discuz、Phpwind等网站服务器开设过论坛。他表示,现在网络建设法规并不十分全面,管理和经营网站时,许多权益在面对猝然而至的意外时,都不容易得到保障。
“如果突然遇上‘地震’(即网站服务器出现问题),或是网站突然被服务商‘叫停’,事先又没做好备份,那些帖子、文章就统统不存在了。虽然这些都是虚拟的,但很多网友为了挣积分、精华帖,都是熬夜通宵逐字逐句码上去的,是他的心血成果。如果说这些比不上现实中的金钱财物,未免有失公道。”
王鑫说,如今网络财富的保全,除了需要依托网站服务器、通信光缆等“硬件”,还取决于个人的价值取向。“对我来说,网络财富和银行卡一样是个人财产,用户名、密码就像一个保险箱,如果你活着时不告诉别人,亲友们这辈子也不会知道这个保险箱;对很多玩家来说,他们的网络游戏账号是花钱买点卡、练装备换来的,这也是一笔财富。但很多人却不这么想,他们知道房子、存款可以代代相传,博客、QQ却不是一回事,因为他们没有网络财富这个概念。如果要缅怀一个人,看他生前的博客空间,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其实是一种再好不过的方式了。对他的家人来说,这就是一笔无价之宝。”
网络遗产托管有待发展
记者了解到,在2007年通过的《物权法》中,对于以网络财富为代表的非实体财产未作定论。然而受网友启示,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无论游戏高级装备、QQ号码和QQ好友信息、电子邮件地址、微博账号等网络财产,都应纳入相关法律法规的归属界定中。
对于如何保存网络财富的手段,记者咨询了部分网友和IT人士,他们均认为,结合中国人的网络、生活习惯看,至今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IT人士李诚告诉记者,目前要中国大众接受“网络财富”和房地产、股票存款拥有同等地位,还不太现实。“如果你确实将你的网络财富看得很重,但法律没有界定,你无法请律师帮你列入遗嘱,只能私下把你的网络空间地址、用户名、密码都告诉你身边的人。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根本不会想到这一步,因为网络空间本来就是他们逃避现实、保护内心隐私的地方,在完好无缺的生活中,他们不会想要告诉任何人。”
据了解,在网络遗产托管方面,美国已经出现了“数字遗产守护者”,只要用户生前在一些网站注册,填写需要发给亲友的邮件内容,一旦用户在固定时间内没有登录,亲属将会收到一封含有用户名、密码等信息的“遗嘱”。为了不透露信息,大多数此类网站规定,电子邮件在发出前都采用了密码,只有用户自己能查看内容。
在中国,近年来,网络财富托管也有进展。2009年8月,南京一家电子公司推出了相应业务——承接网络遗产,如果客户30天不上,QQ转交继承人。其托管的网络遗产包括QQ、MSN、论坛、游戏账号等。
“我相信,等‘90后’们纷纷老去的时候,出于对网络财富的重视,他们一定会考虑如何处置自己的网络遗产。所以等未来社会普遍转变观念后,这应该会是个发展前景的行业。”李诚表示。
最近尘埃落定,新浪赢了。
曾经的老大被甩出很远
前些日子,吴小姐下班回家,上网打开自己的共享空间,首页上蹦出一则令她错愕的消息:Windows Live Spaces即将关闭。
消息显示,微软将在明年3月关闭运营多年的Spaces,而与博客网站WordPress.com进行合作,在此之前,用户有几个月的时间,可以选择搬迁、备份或删除空间。
公告表明,这一迁移仅限全球的Live Spaces用户,而其他产品服务,如MSN、Hotmail等,均不受任何影响。通过登录WordPress.com使用原用户名就能进行对接,迁移所有博文、评论和链接,并且依旧能在MSN上自动与好友分享博客更新。
而对于中国大陆地区的用户,微软曾表示,由于全英文界面的WordPress.com“不一定适合中国用户”,会提供一个“本地解决方案”。
据了解,Windows Live Spaces自诞生并进入中国6年来,曾一度是国内及全球用户数最大的博客空间,起初几年,更拥有不少铁杆粉丝。据微软发布,Windows Live Spaces目前在全球有3000万用户。
但是,进一步消息显示,其中包括访问者在内,注册后实际写作的博客作者只有约为700万,活跃用户则更少。
同时,近年来,随着全球Facebook、Twitter等新一代交流工具的趋热,固定使用Live Spaces的用户正在逐年递减。在中国,新浪博客或微博、QQ空间等平台也后来居上。互联网监测机构ComScore数据显示,腾讯QQ用户数量超过5亿人,QQ空间活跃用户数量已超过2亿,而 Facebook的活跃用户数有2.25 亿,均超过Live Spaces。
它让铁杆粉丝有点失望
吴小姐告诉记者:“Live Spaces在2005年发布简体中文版时,我马上就注册了,这也是我第一个博客空间,也让我第一次体验了写博客、收发邮件、聊天工具互相结合的网络生活。那时候,很多‘潮人’都是通过Live Spaces‘秀’自己的。”
然而近两年,她发现不但登录空间速度很不稳定,有时还会莫名其妙地“瘫痪”;加上身边朋友使用Live Spaces的越来越少,她也转开了新浪微博,只有偶尔收发邮件时才会回空间“张望一下”。
“可能现代人越来越忙,也越来越懒了,开了微博后,我也发现,一句短小精炼的话可能比一篇800字以上的分析言论更吸引我。大多数人除了学生时代,很难再抽空像写日志那样写博客了。”
不得不“搬家”的摄影爱好者徐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使用Live Spaces已有5年,不但因为它是第一批引导博客概念的服务商,也因为其使用国外服务器,相册空间大等原因。
他说,今年来在MSN与网友聊天中,总能听到传言,称微软要关闭共享空间服务。现在终于到了告别“老户型”的一天,他心里非常不舍。“我认识一些从事 IT类、研究软件的朋友,都一直在用Live Spaces,它最大的优点是朴实,发布信息便捷且自由。第一时间看到关停通知,难免会有‘此处不留人’的吃惊与恼怒,现在想想则很无奈,毕竟几年前一个团队20多人都在使用它,现在只剩下我一个。”
众多网站比拼“搬家”服务
就在中国用户还沉浸在面临“搬迁”的错愕中时,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国内大型博客网站也积极关注这些“即将无家可归”的用户,纷纷推出了适用于Live Spaces的“搬家服务”,大打“贴心牌”。
一时间,但凡登录大型博客网的搬迁工具页面,都能看到“QQ空间等你回家”、“在最懂博客的地方写博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大标语。同时,各家也在不遗余力地改善和比拼搬家技术,“快捷”、“完整”、“安全”等都成了搬家的重点词汇。
就在各家博客网卖力“吆喝”一个多月后, MSN中国与新浪联合宣布,双方将达成战略合作。通过Messenger Connect平台,Windows Live Spaces用户可直接登录新浪博客,完成原有空间的“无缝搬迁”。同时,Live Spaces还能实现与新浪微博的互动,用户能直接使用账号与微博用户在线聊天。
微软在公告中表示,未来将投入更多资源,集中优化以MSN为核心的社交网络服务,并且采用开放平台策略与新浪等本地网站合作,丰富中国用户的体验。
对于如今部分第三方博客服务商提供的搬家工具,微软团队表示,建议用户谨慎选用,因为这类“非官方”的搬家工具,可能无法实现与MSN等其他服务的对接功能。
微软近日宣布,全球已经有50万用户将Windows Live Spaces博客转移到WordPress.com。而目前在中国,搬家至新浪博客的人亦为数不少。
一时间,登录各个Live Spaces空间,能看到博主们纷纷贴出的“搬家宣言”、“搬迁启事”。
●深入
网络遗产如何处置
如果有一天自己猝然离世,那些倾注了大量时间精力的“网络遗产”,该如何处理?
“我把商业密码告诉了好友”
在淘宝开网店的吴思媛告诉记者,开网店只是自己的一个副业,主要卖的是一些服装和生活用品。虽然开店至今信誉不高、规模不大,但两年来也积累了不少客户。对她而言,这和现实中的人际客户财富没什么不同。“如果哪天我出了意外,家人很可能会忽略了我还有这么一个网店,甚至根本无人知晓,几个月后依旧无人问津,只能任由它自生自灭。我觉得这是很浪费,很可怕的事。”
为此,她把网店的注册用户名、密码都告诉了一个好友,“如果哪天我出了意外,她会帮我结束网店营业,再发个‘讣告’,起码能让我的那些客户朋友知道。虽然在她看来,这可能更像是我在开玩笑,但至少我了了一桩心愿,没有辜负自己的一番心血。”
谁说比不上金钱财物?
对于虚拟财富,草根站长王鑫显然更有感触,两三年中,他曾在Discuz、Phpwind等网站服务器开设过论坛。他表示,现在网络建设法规并不十分全面,管理和经营网站时,许多权益在面对猝然而至的意外时,都不容易得到保障。
“如果突然遇上‘地震’(即网站服务器出现问题),或是网站突然被服务商‘叫停’,事先又没做好备份,那些帖子、文章就统统不存在了。虽然这些都是虚拟的,但很多网友为了挣积分、精华帖,都是熬夜通宵逐字逐句码上去的,是他的心血成果。如果说这些比不上现实中的金钱财物,未免有失公道。”
王鑫说,如今网络财富的保全,除了需要依托网站服务器、通信光缆等“硬件”,还取决于个人的价值取向。“对我来说,网络财富和银行卡一样是个人财产,用户名、密码就像一个保险箱,如果你活着时不告诉别人,亲友们这辈子也不会知道这个保险箱;对很多玩家来说,他们的网络游戏账号是花钱买点卡、练装备换来的,这也是一笔财富。但很多人却不这么想,他们知道房子、存款可以代代相传,博客、QQ却不是一回事,因为他们没有网络财富这个概念。如果要缅怀一个人,看他生前的博客空间,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其实是一种再好不过的方式了。对他的家人来说,这就是一笔无价之宝。”
网络遗产托管有待发展
记者了解到,在2007年通过的《物权法》中,对于以网络财富为代表的非实体财产未作定论。然而受网友启示,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无论游戏高级装备、QQ号码和QQ好友信息、电子邮件地址、微博账号等网络财产,都应纳入相关法律法规的归属界定中。
对于如何保存网络财富的手段,记者咨询了部分网友和IT人士,他们均认为,结合中国人的网络、生活习惯看,至今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IT人士李诚告诉记者,目前要中国大众接受“网络财富”和房地产、股票存款拥有同等地位,还不太现实。“如果你确实将你的网络财富看得很重,但法律没有界定,你无法请律师帮你列入遗嘱,只能私下把你的网络空间地址、用户名、密码都告诉你身边的人。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根本不会想到这一步,因为网络空间本来就是他们逃避现实、保护内心隐私的地方,在完好无缺的生活中,他们不会想要告诉任何人。”
据了解,在网络遗产托管方面,美国已经出现了“数字遗产守护者”,只要用户生前在一些网站注册,填写需要发给亲友的邮件内容,一旦用户在固定时间内没有登录,亲属将会收到一封含有用户名、密码等信息的“遗嘱”。为了不透露信息,大多数此类网站规定,电子邮件在发出前都采用了密码,只有用户自己能查看内容。
在中国,近年来,网络财富托管也有进展。2009年8月,南京一家电子公司推出了相应业务——承接网络遗产,如果客户30天不上,QQ转交继承人。其托管的网络遗产包括QQ、MSN、论坛、游戏账号等。
“我相信,等‘90后’们纷纷老去的时候,出于对网络财富的重视,他们一定会考虑如何处置自己的网络遗产。所以等未来社会普遍转变观念后,这应该会是个发展前景的行业。”李诚表示。
上一篇: 优酷当当同日再现造富神话
下一篇: 网络用户隐私早已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