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支付宝“易主”风波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7日 浏览次数:1472 来源:互联网
6月14日,在阿里巴巴集团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其董事局主席马云回应道:“虽然不完美,但这是当时唯一正确的决定。” 这也是马云首次在媒体前详细解释支付宝股权转移的始末,并回答了有关质疑。
无奈:如果支付宝不是100%内资公司,将无法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作为第三方支付的龙头企业,支付宝的股权转移,有没有违背契约精神?
“2009年7月24日,阿里巴巴董事会纪要明确表示,授权管理层调整股权结构,以合法取得支付牌照。”在媒体沟通会上,马云反复强调了这一点。
据悉,阿里巴巴董事会由四个人组成,分别是雅虎的杨致远、软银的孙正义、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主席马云和集团CFO蔡崇信。而雅虎、软银合占近七成股份。
针对“为何没有董事会决议”的质疑,马云补充说,“自成立以来,董事会一直都是以纪要方式进行,没有过决议的形式。”专家表示,纪要有没有法律效力,关键看公司内部如何规定。
马云也强调,有关支付宝股权调整的一系列操作,阿里巴巴董事会都是知情的,并不存在管理层偷偷转移股权的问题。
支付宝CFO井贤栋介绍说,阿里巴巴集团管理层从2008年开始就和董事会沟通支付宝问题,2009年6月,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内资公司,当时为阿里巴巴集团协议控制)以1.67亿元向Alipay E-commerce Corp。(外资公司)收购支付宝的70%股权。去年8月又以1.65亿元收购剩下的30%股权;由于上述Alipay公司也属于阿里巴巴集团,这两次转移属于集团内资产划转。
观察支付宝的股权转移过程,是与央行的第三方支付政策的变化紧密相关的。按照央行要求,如果支付宝不是100%内资公司,将无法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由于这两次关于支付宝股权的转移,都是处于协议控制下的,因此董事会并没有反对意见,“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对这两次转移都是知道并同意的。”井贤栋说。
质疑:处于“灰色地带”的协议控制如何终止
那么,代表雅虎的杨致远、代表软银的孙正义,代表阿里巴巴的马云,三方的分歧在哪里?就在于是否坚持协议控制。
据了解,协议控制普遍用于“外资禁入”行业,以绕开国内法律。它可使支付宝名义上内资控股,实质上仍是外资控股。
马云回忆说,今年一季度央行向支付宝发来质询函,“询问支付宝是否存在外资,如果没有要公开声明。”井贤栋说,基于对形势的判断,作出了终止协议控制的决定,将支付宝公司的股权彻底变更为纯内资公司拥有。
据悉,收到质询函后,马云与杨、孙二人沟通终止协议控制,但直至最后一刻,两人也未明确表态。据马云介绍,杨、孙二人认为不终止也能“过关”获照。马云解释自己的决定,协议控制,这并不符合央行关于100%内资控制的要求。马云认为,支付宝必须要确保在安全、合法的前提下第一批获得牌照,在马云看来,对于有6亿用户、80%淘宝用户使用的支付宝而言,如果没有拿到牌照,就等于非法经营。
不过,有专家也表示,阿里巴巴管理层在董事会没有明确赞同的情况下,终止了协议控制,这在法律上是有瑕疵的。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从支付业务相关性来讲,比银行更为核心,因为它做银行间的支付,连接各家银行机构,特别是这里面掌握着银行的交易数据及银行的客户情况,数据量非常大。“所以第三方支付机构对外资的开放,甚至比银行金融机构还要更加谨慎。”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魏士廪认为,此次事件也给目前互联网领域盛行的“协议控制”模式提了个醒,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这种“擦边球”模式的内在风险在提高。
谈到事件的后续进展,马云强调,和杨致远、孙正义的谈判还在继续。“我们三方都在很积极很乐观地推进,现在进入了细节谈判。”马云说。
链接
什么是协议控制
所谓“协议控制”,即境外离岸公司不直接收购境内经营实体,而是在境内投资设立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为国内经营实体企业提供垄断性咨询、管理等服务,国内经营实体企业将其所有净利润,以“服务费”的方式支付给外商独资企业;同时,该外商独资企业还通过合同,取得对境内企业全部股权的优先购买权、抵押权和投票表决权、经营控制权。
“协议控制”模式源自新浪网纳斯达克上市时所创造,后被普遍运用于互联网、出版等“外资禁入”行业的企业境外红筹上市,由于其不涉及对境内权益的收购,逐渐被其他“非外资禁入”行业的企业所采用,以规避关联并购审批。
下一篇: 团购抽奖猫腻逐个数:种种手段稀释中奖号码